【财经分析】业内:提供健康管理多场景服务 把握健康险转型方向
2024年07月30日 17:22
来源: 新华财经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新华财经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张斯文)“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大健康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始终秉持“保险为民”的服务理念。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高度关注员工身心健康。业内认为,保险机构的介入有助于帮助企业员工形成健康管理观念。健康险未来可以持续探索“保险+”产业融合,不局限于传统的事后理赔。前置的健康监测、健康评估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健康管理服务等,可以进一步融入专业健康险公司的多场景服务流程中。

  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目标一致

  业内认为,“健康企业”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身心健康是企业的重要生产力。健康险与健康管理的目标与倡导一致,前置干预生活方式有助实现让医学及健康回归生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冯雪认为,健康素养需要从工作和生活中养成。员工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是自己,第二责任人则是企业,企业有责任提高员工的身心健康。

  从更长远、更科学的角度看,关注员工健康水平并不必然提高企业成本,甚至可以减少企业无形中的损失、助益其长期发展。

  从保险公司角度出发,企业健康保险已经有很多机构、主体参与,关键在于如何设计出满足不同企业、不同人群、不同职业需求的健康险产品、配备相应的增值服务。

  多个研究机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员工每年因病损失工作日天数高达9天,而由于健康问题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的员工占比高达53%。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员工的健康,并把保障职工身心健康作为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当下,人民对健康管理服务的内涵需求已从基本医疗转向综合健康。

  繁忙的工作常常让员工疏于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业内认为,将疾病转向“预防为先”“预防为主”是实现健康更有力的措施。企业和保险公司应当定期举办健康科普讲座、提供基础保健到企服务,提升员工的健康意识。

  保险机构加入企业健康管理是转型方向之一

  近年来,保险正逐步成为企业与医疗机构之间衔接的桥梁。除了事后理赔,健康险机构还在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诊疗服务。在不断完善的医保制度有力支持下,我国居民就医需求快速释放,健康水平显著提升。然而,边远地区的就医还是相对麻烦,线上诊疗有助于打破空间局限。日常疾病问诊可以通过在线图文、音视频问诊、购药以及送药上门的服务来解决。药费实现实时在线抵扣,帮助员工省去了繁琐的报销流程。如果健康问题无法通过线上得到解决,再去线下就医。

  能源化工是一个职业危害程度较高的行业,面对较高的健康风险,员工的健康意识却相对薄弱。除了健康意识有待提高之外、工作地点偏远、就医购药不便均是能源化工行业普遍面临的痛点。

  据国内某大型能源化工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共3万名在职员工,1.6万名退休员工,家属约9万,员工通常作业的地域边远,甚至部分员工在高原区。行业的特殊性让一线职工看病购药不便,易拖延错失治疗时机,就医资源有限让员工及家属看病费心费力。保险购药理赔流程的繁琐,给退休员工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在关注到员工上述健康痛点后,为给员工提供安心且全面的健康保障,该能源化工集团与平安健康达成了合作。平安健康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线上线下结合的诊疗服务很大程度上帮助边远地区员工缓解了就医难题,而且,平安健康提供的企业健管服务一大亮点是在线问诊等核心权益支持家属共享,为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保险企业加入企业健康管理流程,扮演了支付方、整合供应方和服务提供方三重身份。

  促进学科建设完善健康人才培养体系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员工的健康水平将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让企业员工健康发展之路更具活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员工的健康,并把保障职工身心健康作为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保险机构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好的保险保障和医疗服务,对企业和员工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我国企业健康管理仍存在认知不够、专业欠缺和资源不通三方面不足,保险机构的进入有利于改善现状。

  未来,健康险如何与医疗健康真正融为一体,仍是行业努力的重点方向。在此过程中,人才的培养也十分重要。

  在南开大学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教授朱铭来看来,如何促成“医保懂医学、医学懂保险”的好局面,本质是如何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体系的交叉融合。从国际上来看,健康经济学是国际非常重要的经济学二级学科之一。但与此同时,传统卫生经济的微观概念和当前健康经济的宏观概念有所区别,应该结合国家战略发展和社会现实需求进一步厘清。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财经分析】业内:提供健康管理多场景服务 把握健康险转型方向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Baidu
map